文章详情

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

日期:2024-05-10 11:34
浏览次数:5999
摘要:

 

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
一、碳
碳是钢铁中的重要元素,它是区分钢铁的主要标志之一。在决定钢号时,往往注意到碳的含量,碳对钢铁的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。由于碳的存在,才能将钢进行热处理,才能调节和改变其机械性能。当碳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时,随着碳含量的增加,钢的硬度和强度得到提高,其塑性韧性下降;反之,则硬度和强度下降,而塑性和韧性提高。
碳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下列两种:
1、化合碳:即碳以化合形态存在。在钢中主要以铁的碳化物(如Fe3C)和合金元素的碳化物形态存在。在合金钢中常见的碳化物,如:Mn3CCr3C2WCW2CVCMoCTiC等,统称为化合碳。
2、游离碳:铁碳固溶体中的碳、无定形碳、石墨碳、退火碳等统称为游离碳。高碳钢经退火处理时也会有部分游离碳析出。在铸铁中的碳,除了极少量固溶于铁素体外,常常以游离形态或化合形态,或二者并存的形态存在。化合碳与游离碳总和称为总碳量。在分析游离碳较多的铸铁等试样时,应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。
游离碳一般不和酸起作用,而化合碳能溶于酸中,借此性质可分离游离碳。碳化铁容易溶解在各种酸中,并容易被空气所氧化,但是碳化铁不溶于冷的和稀的非氧化性酸(硫酸、盐酸)内,大部分碳化物以黑色或深褐色的沉淀而沉降下来,但是,这种沉淀在氧化剂甚至于在空气中的氧参与下都很易溶解,受到浓硫酸、浓硝酸作用时,碳化铁即被分解而析出不同组分的挥发性碳。
大多数合金元素的碳化物难溶于酸内,为使其完全分解,需采取适当的措施,例如:
1、在加热的情况下,将钢样用盐酸或硫酸处理,直至金属部分完全溶解,然后小心加入硝酸使碳化物破坏。
2、钢样内如含有稳定的碳化物时,在用硝酸氧化以前,先行蒸发至开始冒硫酸烟(或蒸发硫磷酸至冒硫酸白烟),然后再仔细地滴加浓硝酸。
3、在钢样中含有极稳定的碳化物,用上述方法不能溶解时,可将钢样用热盐酸、硝酸或盐—硝混合酸处理后,再用高氯酸处理。在高氯酸蒸发的温度(约200)下加热,这时全部碳化物即会分解。
 
二、硅
硅在钢铁中主要以固溶体形式存在,还可形成硅化物,其形式有MnSiFeMnSi等;也有少许以硅酸盐以及游离SiO2的形式成为钢铁中非金属夹杂物而存在,在高碳钢中可能有少量SiC形式存在。
硅和氧的亲和力仅次于铝和钛,而强于铬、锰和钒。所以在炼钢过程中,硅用作还原剂和脱氧剂。硅能增强钢的抗张力、弹性、耐酸性和耐热性,又能增大钢的电阻系数。故钢中含硅量一般不小于0.10%,作为一种合金元素,一般不低于0.4%,耐酸耐热钢及弹簧钢中含硅量较高,而硅钢中含硅量可高达4%以上。
单质硅只能与氢氟酸作用,与其它无机酸不起作用,但能溶解于强碱的溶液中。钢中大多数的硅化物是能溶于酸的。但如遇周期表Ⅳ、Ⅴ、Ⅵ副族元素和部分过渡元素的难溶性硅化物时,则只有用硝酸—氢氟酸或硫酸—磷酸混合酸才能分解。
硅对化学分析的影响,主要表现为当钢中硅含量较高时,在溶解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硅酸沉淀。此外,在测定其它元素时,为了消除硅酸的影响,有以下两种方法:一是加氢氟酸成SiF4气体逸出(可以在铂皿、黄金皿、刚玉器皿或聚四氟乙烯器皿中进行);二是脱水后成SiO2沉淀滤去。
 
三、磷
磷在钢中以固溶体和磷化物形态存在。磷化物形态有Fe3PFe2P等,极少量有时呈磷酸盐夹杂物存在。磷在钢中的分布具有不同程度的偏析现象,所以取样时应注意代表性。
Fe3P是一种很硬而脆性大的物质,当磷含量高时易形成Fe3P,增加钢的冷脆敏感性、增加钢的回火脆性以及焊接裂纹敏感性。一般认为在钢中含磷量高于0.1%时,便会发生上述的危害性。通常的情况下认为磷是钢中有害的元素,但是它也有可利用的一面。例如:磷和铜联合作用时,能提高钢的抗蚀性;它和锰、硫联合作用时,能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。例如:我国易切结构钢Y12含磷0.08-0.15%
钢中绝大部分磷化物是能溶于酸的,但是,用非氧化性酸溶解时会以PH3形态逸出。在氧化性酸中,大部分生成正磷酸H3PO4,也有一部分生成焦磷酸H4P2O7、偏磷酸HPO3或次磷酸H3PO2状态。因此在分析磷时,除了一定要用氧化性酸溶样外,还要用强氧化剂氧化,使之全部成H3PO4形态,方可继续测定。
 
四、硫
硫主要以硫化物的形态存在于钢中。在钢中有大量锰存在时,主要形成MnSFeS,而很少形成其它硫化物,如:CrSFeS·Cr2S3VSTiS等等。一般认为硫是钢中有害元素之一。硫在钢中易于偏析,恶化钢的质量。如以熔点较低的FeS的形式存在时,将导致钢的热脆现象。此外,硫存在于钢内能使钢的机械性能降低,同时对钢的耐蚀性、可焊性也不利。
由于硫在钢中易于偏析,因此取样时必须注意代表性。钢中硫化物一般易溶于酸中,在非氧化性酸中生成硫化氢逸出,在氧化性酸中转化成硫酸盐。硫化物在高温下(1250-1350)通氧燃烧大部分转化为SO2气体,转化为SO2的作用并不完全。
硫在化学分析中的影响,通常表现在气体容量法定碳时,必须考虑要有良好的脱硫剂,否则会使碳的结果偏高。
 
五、锰
锰在钢中除了形成固溶体外,还能形成MnSMn3C以及少量的MnSiFeMnSi、氧化物(如MnOMnO·SiO2等)和氮化物等。
锰在冶炼钢铁过程中,通常作为脱氧剂及脱硫剂而特意加入。锰与硫能形成熔点较高的MnS,可防止因FeS而导致的热脆现象,并因此提高了钢的可锻性,锰还能使钢铁的硬度和强度增加。
锰溶于稀酸中,生成二价锰离子,锰化物也都很活泼,容易溶解和氧化。由于锰的价态较多(有23467价),这就为测定锰提供了有利的因素。
锰对化学分析的影响,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是锰含量高时,在低酸度介质中遇强氧化剂产生棕色混浊;二是锰含量高时,使溶液中其它元素的氧化难于完全,如高锰钢中磷的氧化就是如此。遇此情况需考虑适当的氧化方法。
六、铬
铬是合金钢生产中应用*广的元素之一。铬能增强钢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,增加钢的淬透性及淬火后的抗变形能力,增强钢的弹性、抗磁性、耐蚀性和耐热性。
铬在钢中的形态较复杂,除了部分存在于铁固溶体中以外,还可能形成碳化物(FeCr3CCr3C2Cr7C3Cr23C6等)、氮化物(CrNCr2N)、硫化物(CrSFeS·Cr2S3)、氧化物[CrxOy、(FeMnO·Cr2O3]与金属铁的化合物(FeCr)和硅化物(Cr3Si等)。其中以铬的碳化物和氮化物状态较为稳定。
铬能在热的盐酸和浓硫酸中迅速溶解。如下式:
Cr2HClCrCl3H2
2Cr6H2SO4Cr2SO433SO26H2O
铬在强碱溶液中也能溶解,但与浓硝酸作用时由于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被钝化,以致不能溶解。一般处于固溶体中的铬易溶于盐酸、稀硫酸或高氯酸中,但残留的铬的碳化物或氮化物,通常用加浓硝酸、或加热至冒硫酸烟或冒高氯酸烟时才能破坏。有的甚至需在硫酸冒烟时,滴加硝酸才能破坏。在测定高碳高铬试样中铬时,往往不允许长时间冒高氯酸烟,钢样就必须在王水或盐酸—硝酸混合酸中溶解后,加硫磷混合酸蒸至冒硫酸烟,再滴加浓硝酸,方能使试样溶解完全。有些铬的碳化物(如Cr23C6Cr7C3等相)在还原性酸中加热可以逐渐溶解,但在H2O2中却容易钝化。
铬对其它元素化学分析的影响,主要有两方面:一是铬离子是有色的(三价为绿色,六价为黄色),在比色时需考虑色泽空白;二是高价铬离子有氧化性,对某些有机显色剂有氧化作用,遇此情况应将其还原到低价。上述影响亦可用分离的方法将铬去除。通常较简便的方法就是在高氯酸冒烟时加盐酸(或氯化钠)使铬成氯化铬酰CrO2Cl2驱除。
Cr2O7-24Cl-6H+2CrO2Cl2↑+3H2O
 
七、镍
普通钢中的含镍量在0.3%以下,不起合金元素作用。平均含镍量在0.5%以上的钢就可算镍钢。镍作为合金元素能使钢具有**的机械性能,即可使钢具有韧性、防腐抗酸性、高导磁性,并使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,增加硬度等。在许多特殊钢和合金中镍含量更高。在奥氏体钢中的镍量超过8%,从而增加钢的耐蚀性能和良好的可焊性,耐热钢中含镍量有的超过20%,从而增加钢的耐热性。含镍25%的钢即具有抗熔融碱的特殊性能,而含镍量36%的高镍钢对热膨胀以及电磁的敏感性很强。
镍在钢中主要以固溶体的形态存在。由于镍在钢中并不形成稳定的化合物,所以大多数含镍钢和合金都溶于酸中。纯镍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很缓慢,然而同浓硝酸激烈反应,在浓硝酸中加少量盐酸反应也相当快。然而浓硝酸对铁有钝化作用,所以在溶解含镍钢时,镍含量低的用硝酸(1+3)或盐酸(1+1);含镍高的用硝酸(1+3);高镍铬钢用王水或盐酸—硝酸混合酸(1+1)或高氯酸。
镍在化学分析中的影响,主要是离子有色对比色有影响。镍的掩蔽剂除氰化物以外,很少有与之络合能减少镍离子的颜色的掩蔽剂。因此应考虑采取试样空白或通过分离镍而消除其影响。
 
八、钛
钛是较为活泼的金属元素之一,它和氮、氧、碳都有极强的亲和力,和硫的亲和力也强于铁和硫的亲和力,因此它是一种良好的脱氧去气剂,是定碳和氮的有效元素,加入适当的钛能改变钢的品质和提高机械性能,能提高耐热钢的抗氧化性和热强性,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,并对钢的焊接也有利。
钢中的钛除了固溶钛以外,其化合物极其复杂,能形成TiCTiNTiSTiOTiO2等等。
金属钛能溶于热浓盐酸中,2Ti6HCl2TiCl33H2↑,更易溶解于HFHClH2SO4)中,这时除浓酸与金属的作用外,还利用F-Ti4+的络合作用,促进钛分解:
Ti6HFTiF-262H+2H2
钛可溶于盐酸、浓硫酸、王水和氢氟酸中,但钛的碳化物、氮化物和氧化物,化学惰性较大。钢中钛除固溶钛外,还有化合钛,它们对酸的溶解性质有差异。因此就引起了分析方法有总钛量,化合钛和金属钛测定的区别。(也有称为所谓“酸溶钛”和“酸不溶钛”的区别)
钛在化学分析的影响有如下两点:一是四价钛在低酸度溶液中很易水解形成白色偏钛酸沉淀或胶体,后者难溶于酸中,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应保持溶液的一定酸度以防止水解,或采用加络合剂的方法掩蔽钛。二是三价钛离子呈紫色,不稳定,易被空气和氧化剂氧化成四价。
 
九、钒
钒是钢铁中很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,就我国钢铁体系来讲,MoWVTiNbXt等合金元素是我国合金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钢中含有钒使钢具有特殊的机械性能,提高钢的抗张强度和屈服点,尤其是提高钢的高温强度,提高工具钢的使用寿命。钒和硫、氮、氧都有强的亲和力,在炼钢时,可用作细化晶粒的脱氧剂。
钒在钢中除了固溶钒外,还可形成VCV2CVNFeV2O4V2O3VOV2O5等,其中VC往往形成缺碳的V4C3。因此钢中钒的碳化物常是V4C3V2C形态。
钒除了与氢氟酸作用外,它不和非氧化性酸作用。它能溶于硝酸或硝酸与盐酸的混合酸中。钒的碳化物是很稳定的,用硫酸或盐酸处理时,几乎不能溶解,只有以硝酸(或过氧化氢)氧化并经硫酸冒烟处理后才能溶解。钒以四价状态存在于溶液中,四价钒受到强氧化剂(如高锰酸钾)作用时,则变成五价钒并形成钒酸。
钒对化学分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是钒离子是有色的(五价呈黄色,四价呈蓝色),比色时需考虑色泽空白;二是五价钒是氧化剂,不稳定,易被还原,对某些有机显色剂有氧化作用。另外,五价钒能与磷、钼一起生成络合物,使磷的测定结果偏低,故常用亚铁将其还原成低价以消除其干扰。
 
十、钼
钼在钢中除固溶钼外,还可能形成碳化物,(Mo2CMoC、(FeMo3C、(FeMo6C等等,氮化物(MoN)以及硼化物等。但在低合金钢中主要形态是碳化物。钼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钢中,能增加钢的强度而不减其塑性和韧性,同时能使钢在高温下有足够的强度,且改善钢的耐蚀、冷脆性等。
钼只与浓硝酸、热的浓硫酸作用。而含钼钢能溶于稀硫酸和盐酸中,低合金钢中的钼主要以碳化物形态存在,不溶于稀硫酸和盐酸,但可溶于硝酸。硝酸不仅能分解钼的碳化物,且能溶解金属钼(高纯的钼还需补加几滴过氧化氢才能溶解)。对于稳定的钼碳化物加热至冒硫酸烟才能分解。(有时尚须在冒烟时滴加浓硝酸),因此在测定钼时应予注意。
 
十一、钨
钨是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。它的作用主要是增加钢的回火稳定性、红硬性、热强性以及形成特殊碳化物而增加其耐磨性,高速工具钢和硬质合金都必须含有较多量的钨。
钨在钢中主要以碳化物形式存在。如Fe3W3CFe21W2CWCW2C等。部分钨能溶于基体形成固溶体。此外还能形成Fe2WW2N等。
钨不与盐酸和硫酸作用,仅微溶于硝酸、氢氟酸和王水。为了使钨溶解,可以使它形成络合物。例如在浓磷酸中由于生成磷钨酸H3[PW3O104]而能促使钨溶解。金属钨还可以溶解于硝酸—氢氟酸中。这是由于六价钨能与氟离子生成稳定的络合物而进入溶液。钨亦溶于过氧化氢中。曾经有人用过氧化氢与草酸的混合物溶解钨铁,甚为快速。细粉末状的钨溶于煮沸的苛性碱金属钨酸盐并析出氢气。
钨的碳化物对还原性酸一般是稳定的。它们仅溶于氧化性酸溶液中。含钨钢通常易溶于盐酸(1+1)或硫酸(1+4)中。当用盐酸和硫酸处理钢样时,金属钨及其碳化物以重质黑色粉末状沉于容器底部,需缓慢滴加硝酸氧化,使其转化为钨酸,否则会使较多的铁、铬、钒、钼、钛、锆、锡、硅、磷等夹杂在钨酸中。钨酸稍溶于过量的盐酸和硝酸的混合酸中。在重量法或容量法中,以钨酸形式析出时,必须注意到上述情况。
钨对化学分析的影响是严重的,主要是因为钨含量高时极易水解产生混浊。要将其完全分离是困难的,并且用钨酸的形式分离时还会有吸附。消除这种影响的方法有三种:一是加磷酸、酒石酸或柠檬酸掩蔽;二是冒硫酸或高氯酸烟时钨酸脱水后过滤;三是用强碱使钨酸转变为可溶性的钨酸钠。
 
十二、铝
铝是钢的良好的脱氧剂、去气剂和致密剂之一。在不同的条件下,铝对钢的影响不一样。作为合金元素加入,可提高钢的抗氧化性,改善钢的电磁性能,在耐热钢中提高热强性,在渗氮钢中促使形成坚硬耐磨耐蚀的渗氮层。
铝在钢中主要以金属固溶体形态存在,此外还可形成氮化铝(AlN)、氧化铝(Al2O3),以及(FeMnO·Al2O3CaO·Al2O3AlOxNy等夹杂物。
铝不与浓硝酸和浓硫酸发生作用。在稀硝酸中反应非常缓慢,易溶于盐酸。铝的氧化物在化学性质上是很稳定的,但是AlN很活泼,易溶于酸。所谓“酸溶铝”系指金属铝和氮化铝而言。“酸不溶于铝”主要指铝的氧化物。铝的氧化物不是**不溶解于酸,只是极少溶解于酸。而且随溶样酸的不同和温度不同而有差异。
铝在化学分析中有两点注意:一是在盐酸介质中AlCl3过热状态下易蒸发损失。二是铝与铁、铬、钛等元素常伴随在一起,加之铝是两性元素,因此在分离和测定铝时手续仍比较麻烦复杂。
 
十三、铌
铌在钢中主要以铌化物的形态存在。主要有NbCFe2Nb,其它形式有NbNNb2O2Nb2O5等(其中NbCVC一样,常因缺碳而形成Nb4C3,而Fe2Nb又因缺位或其它原因使其化学成分与Fe3Nb2相近,因此文献上常常写成Fe3Nb2)。
铌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钢中,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强度和抗腐蚀性,改善钢的焊接性能。钢中铌通常为0.1-1%左右,普通低合金钢中铌含量在0.015-0.050%,而在高温用的结构钢中含铌量可达3%
铌不溶于盐酸、硝酸及硫酸中,但易溶于氢氟酸和硝酸的混合酸中,它与氢氟酸能缓慢地作用。它可以和熔融的苛性碱迅速发生反应生成铌酸盐,它与碱溶液能发生较显著的作用。所有铌化物对稀酸是稳定的,Fe2Nb只溶于含氧化剂的酸性溶液中。NbCNbN可以溶于硝酸—氢氟酸、氢氟酸—过氧化氢、NH4F·HFH2O2等混合酸中。NbC还可以溶解在饱和草酸—过氧化氢中。Nb2O5可溶于氢氟酸、硫酸—氢氟酸、加热至冒烟的浓硫酸中等。
当用酸分解钢样时,铌极易水解成铌酸析出沉淀,但在酒石酸、柠檬酸、草酸盐、过氧化氢或氢氟酸存在下,铌能形成可溶性的络合物。许多方法就是利用此特性使铌保存于溶液中而进行测定。
 
十四、钴
钴是世界上**的贵重金属,因此多用于冶炼特殊的钢和合金。
钴在特殊钢种中,能改善钢的高温性能,增强钢的红硬性,提高抗氧化及耐腐蚀能力,为超硬高速钢及高温合金的重要合金化元素,钴在钢和合金中的含量范围较大,在特殊的钴基高温合金中可高达50%左右,而在原子能和某些工业的钢种里,含钴量要求低于一定范围。(例如:在0.01%左右)
钴在钢中绝大部分以固溶体的形态存在,并不形成碳化物。
钴在稀盐酸和硫酸中反应很缓慢,能逐渐溶解,在热的盐酸中溶解较快,易溶于稀硝酸和王水,在浓硝酸中激烈反应。
钴离子是粉红色的,在比色分析时要注意消除其色泽影响。
 
十五、硼
为了改善钢的某些性能,常常向钢中加一定量的硼。比如在普通钢和结构钢中加入微量硼(一般平均含量在0.003%左右),可提高钢的淬透性,从而能提高零件截面性能的均匀性,在球光体耐热钢中加入微量硼可提高钢的高温强度,而在奥氏体钢中加入0.025%硼可提高钢的蠕变强度。用硼可节约镍、铬、钒、钼、钨等稀缺金属,可弥补我国镍、铬资源的不足。
硼在钢中除了以固溶体形态存在外,还可能形成各种硼化物。有碳硼化物[Fe3CB)、Fe23CB6]、氮化物(如BN)和氧化物(如B2O3)等等,在高硼钢中还会形成Fe2BTiB等金属的硼化物。
在钢铁中硼的分析的主要内容常常有:全硼、“酸溶硼”和“酸不溶硼”等区别。所谓全硼是指固溶硼和化合硼的总量、“酸溶硼”常常是指能溶于5N硫酸中的固溶硼和碳硼化物中的硼。“酸不溶硼”就是指不溶于5N硫酸的其它一些硼化物,主要是BNB2O3等等。
“酸不溶硼”并不是**的不溶解于酸,而是随着溶样酸的种类不同和溶解过程中是否加氧化剂(高锰酸钾、过氧化氢)而有所不同。“酸不溶硼”的残渣一般经碱融处理后均可溶解。
 
十六、稀土元素
一般所说的稀土元素,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-71的镧系元素以及周期表ⅢB族中的钪和钇,共17个元素。由于这些元素大都是在矿石**生,而且化学性质也很相似,所以归为一类。在我国钢号中用“Xt”表示。
稀土元素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:
1、将稀土元素分为两组
铈族元素:镧、铈、镨、钕、钷、钐、铕等七个元素。
钇族元素:钆、铽、镝、钬、铒、铥、镱、镥、钇、钪等十个元素。
2、将稀土元素分为三组
铈族元素:(轻稀土)镧、铈、镨、钕、钷、钐等六个元素。
铽族元素:(中稀土)铕、钆、铽等三个元素。
钇族元素:(重稀土)镝、钬、铒、铥、镱、镥、钇、钪等八个元素。
稀土元素在钢中,半数以上进入碳化物中,小部分进入夹杂物中,其余部分存在于固溶体中。稀土元素对氧、硫、磷、氮、氢等的亲和力都很强,和砷、锑、铅、铋、锡等也都能形成熔点较高的化合物。因此是很好的脱气、脱硫和**其它有害杂质的加入剂。钢中加入少量稀土,能提高钢的流动性,从而改善钢的表面质量;能显著提高不锈耐酸钢的热加工塑性。结构钢中加入稀土元素能提高其塑性和韧性,减弱可逆回火脆性等等。
稀土元素的性质极为相似,不易相互分离,一般皆以其混合物的形式加入钢中。因此,一般的分析也即测定其总量。然而,由于冶金技术和分析技术的发展,钢中加入单个稀土元素的方法日渐增多。
稀土元素易溶于酸。Ce+4具有氧化性,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一定影响。
 
17、铜
铜在退火钢中主要以固溶体或极微细的金属夹杂物形态存在。一般当铜含量大于0.8%时会出现后一种游离形态。
铜在钢中的含量一般在0.02%以下。通常它是钢中的有害杂质,使钢的机械性能降低,并在加热时导致金属表面的氧化,影响钢的质量。但有时也特意往钢中加入铜以代替部分镍。在低碳低合金钢中,特别与磷同时存在时,可提高钢的抗大气腐蚀性能。2-3%铜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可提高其对硫酸、磷酸及盐酸等的抗腐蚀性及对应力腐蚀的稳定性。
铜不溶于稀盐酸或稀硫酸,但易溶于硝酸或热的浓硫酸。
铜在比色分析中的影响主要是在铜含量高时有色泽影响,应考虑色泽空白。
 
十八、氮
气体对钢的质量影响很大,在大多数情况下,气体的存在使钢发脆并出现裂缝,降低耐蚀性等弊病。氮在钢中一般含量应不大于0.008%,但在某些情况下,例如在镍铬钢、铬锰钢中加入少量氮,它起着加入合金元素的作用,代替了相当部分的镍。除此,根据需要还对钢进行表面渗氮处理,以此增加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。也显著改善其耐蚀性能。
钢中氮主要是以氮化物(如Fe4NMn3N2AlNBNTiNVNCrN等等)形态存在,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成为固溶体。
按物理性质和键的特性,氮化物可分为两类:金属氮化物和非金属氮化物。而金属氮化物又分为非过渡金属氮化物和过渡金属氮化物两种。钛副族、钒副族的金属氮化物以及非金属氮化物常常属于难溶的氮化物。这些氮化物溶解需用高氯酸或硫酸冒烟处理,或采用硫酸钾—硫酸“湿法熔融”。除上述难溶的氮化物以外,其它氮化物都能溶于稀酸。
应用化学方法溶样,只能测定钢中化合氮和固溶的氮,而吸附在金属表面或处于金属气孔的氮,呈分子形式,无法测定。总氮量的测定,需靠真空熔融或其它物化法。